暨南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前身为交通部广州信息技术研究所,始创于1976年6月29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的直属科研院所,副厅级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属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应用研究开发机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七个部委办《关于印发建设部等11个部门(单位)所属134个科研机构转制方案的通知》(国科发政字〔2000〕300号文)要求,从2000年10月1日起,原交通部广州信息技术研究所整建制并入暨南大学,更名为“暨南大学信息技术研究所”(对外称广州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信息技术研究所)。
信息技术研究所的业务范围为:信息技术及工程设计研究;应用软件开发、产品研制、业务培训与技术服务;网络安全的检测与防护、咨询与规划、运营服务;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信息技术研究所多年来一直从事软件开发、测评、技术培训等社会服务工作,是广州智能工程研究会会长单位、广东省保密协会理事单位、数字政府网络安全产业联盟会员单位、暨南大学网络安全科普教育基地、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实训基地。
信息技术研究所目前下设管理工作部和三个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分别是工程研究设计中心、产教融合中心、软件研究开发中心。
管理工作部设有党政办公室(与党群人事科合署办公)、财务科、总务科、科研管理办公室,负责信息技术研究所党建、行政、人事、财务、后勤、科研工作及各部门的资源保障。
工程研究设计中心对外开展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技术的科技成果转化、安全咨询与规划设计、安全检测与防护、安全运营服务、技术培训等工作。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7年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的复函》(发改高技〔2017〕2216号)指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依托暨南大学成立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目前是粤港澳大湾区依托高校建设的唯一一家国家级工程中心。2021年,经暨南大学批准由信息技术研究所牵头,与暨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共同成立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同时引入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等为分中心共建单位,面向企事业单位等重要客户,立足粤港澳辐射全国各个地区,提供网络空间领域中的基础安全、业务与应用安全、内容安全等安全相关的工程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社会服务工作。分中心成立以来,与广东省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创新联合会、广东省云计算应用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安全咨询、攻防演练,等保测评等开展产学研用相关工作。
产教融合中心主要业务是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企业培训、职业培训等。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依托暨南大学教育学院设立的环市东教学中心开展,由信息技术研究所负责运营,招收成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学生,包含高升专和专升本两个层次,提供招生报名、教务教学、学生管理等服务。根据《关于公布广东省2024年第二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名单的通知》(粤人社函〔2024〕90号),信息技术研究所获批广东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取得密码技术应用员(1-4级)、网络安全管理员(1-4级)、信息安全管理员(1-4级)、渗透测试员(1-4级)、计算机程序设计员(1-4级)共计五个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培训评价资质。其中密码技术应用员,信息技术研究所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家可面向社会开展全等级培训评价的组织。产教融合中心依托信息技术研究所多年来服务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和学校的学科优势,探索产教协同育人模式,打造若干个专业培训平台,以数字化赋能继续教育领域,融合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培训、高级研修培训,努力形成一个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人才知识更新递进链条。
软件研究开发中心主要服务政府部门及信息技术研究所上级单位,进行软件开发项目的立项、需求调研、需求分析、开发、部署实施等工作。近年面向政府部门开发了多个办公自动化系统、公文电子系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信息技术研究所未来将继续致力于成为暨南大学的“科研基地”“产业化基地”“培训基地”,助力创新型高质量人才培养这项高校的重要使命,关注行业领域的研究、技术落地,积极开展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战略核心技术攻关、关键技术产业化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打造科研应用和科技育人的新格局,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育人资源,融入学校发展大局,在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网络安全社会化服务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陈雅文
校对:林洁薇
初审:庄亮活
复审:区小莹
终审:张焕明